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来源:县政府办 时间:2017-04-28 17:04

点击率:打印】【关闭】 【内容纠错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80道题)

  1、民族团结教育月是几月份?

  答:5月份。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分布局面?

  答:大杂居、小聚居。

  3、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4、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几月几日起施行的?

  答:10月1日。

  6、《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几年?

  答: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7、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哪四个基本特征?

  答: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等四个基本特征。

  8、当代民族问题具有哪五个基本特征?

  答: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多少?

  答:占全国总面积的64﹪。

  10、为和田人民带来交通便利的世界最长的“沙漠公路”于哪一年建成通车?

  答:1995年。

  11、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时,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个维护”是指?

  答:必须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

  12、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自哪年哪月哪日起施行?

  答:2005年3月1日。

  1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什么?

  答: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14、什么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答:“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目前,全地区村村都有“农家书屋”。

  15、爱国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答:是人们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

  16、什么是民族团结?

  答: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17、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率先召开了民族团结表彰大会?

  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8、和田地区首届民族团结表彰大会是什么时间召开的?

  答:1982年9月22日。

  19、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除汉族外,为什么把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答:我国有56个民族,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96%,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所以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20、 “三个离不开”是什么内容?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1、新时期我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主要有哪些方式?

  答:一是民族院校培养;二是各级党校培训;三是各类院校和少数民族干部学校及部分大专院校设立的民族班培训;四是到发达地区或上级机关挂职培训;五是在实践中锻炼(如到基层代职)。

  22、什么叫民族文化?

  答: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3、什么是民族共同语言?

  答:民族共同语言是指组成的人们在内部相互联系中所使用的语言,民族共同语言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最有代表性的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发展而成的。

  24、处理民族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总原则是什么?

  答:团结——批评——团结。

  25、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事件的原则是什么?

  答:⑴要高举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⑶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⑸坚持教育疏导;⑹相信和依靠干部群众;⑺严格宣传纪律。

  26、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

  答: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7、为什么要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答: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28、为什么要强化对祖国的认同?

  答: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是什么时候正式公布实施的?

  答:是2002年3月28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2年5月15日正式公布实施的。

  30、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的“三管一责任两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三管”,即依法管理宗教人士、依法管理清真寺(或宗教活动场所)、依法管理宗教活动。

  “一责任”,即对宗教事务实行责任状管理制度,地区与县(市)、县(市)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清真寺管委会及宗教人士等,都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明确各自在宗教事务管理中的责任,最终落实到人。

  “两制度”,即实行《和田地区民族领导联系清真寺责任制暂行规定》和《和田地区民族领导与宗教教职人员谈话制度》。

  31、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六不准”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1、不准宣传“圣战”;2、不准煽动民族仇视;3、不准散布分裂祖国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4、不准兜售煽动民族仇视、鼓吹“圣战”、宗教极端思想的书刊和音像制品;5、不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干预行政事务;6、不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跨区从事宗教活动。

  32、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三限制”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1、居玛日的台比力克时间限制在半小时之内;2、礼拜活动限制在按传统礼仪进行;3、教民限制在政府职能部门所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从事宗教活动。

  33、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五支持”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1)支持宗教教职人员对教民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2)支持宗教教职人员带领教民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和侵蚀,检举揭发坏人坏事;(3)支持宗教教职人员对教民婚丧事简办,移风易俗,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4)支持和鼓励宗教教职人员及教民学科学、用科学,为脱贫致富而努力;(5)支持和鼓励宗教教职人员依法管理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活动。

  34、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五保护”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1)保护和尊重宗教教职人员和教民爱国守法,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2)保护和尊重宗教教职人员和教民,遵守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公民信教和不信教权力的行使;(3)保护和尊重宗教教职人员和教民信守自己宗教信念、礼仪、民族风俗;(4)保护和尊重教民依法学经和信教的自由;(5)保护和尊重宗教教职人员和教民的人格名誉不受非法侵犯。

  35、“宗教问题就是民族问题”对吗?

  答:不对。民族和宗教不是一回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不同的两个范畴,所以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也不是一回事。

  36、“维吾尔族”与“穆斯林”是一个概念吗?

  答:不是。维吾尔族是一个民族的名称,只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教民才被称为“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我国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撒拉族等。这些民族当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都被称作“穆斯林”。

  37、“不要用卡普尔制造的东西”的实质是什么?

  答: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纠纷,煽动民族仇视。

  38、宗教问题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性、群众性、普遍性、国际性、复杂性。

  39、共产党员能不能自由信仰宗教?

  答:共产党员不能自由信仰宗教。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不同于一般公民,毫无疑问地应当是无神论者,而不应当是有神论者。我们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

  40、当前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什么?

  答 :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41、“三股势力”的本质是什么?

  答: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分裂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42、当前,影响新疆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

  43、什么是“巴扎新风”活动?

  答:以巴扎为依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文艺演出、科普宣传、法律咨询、医疗服务、计生宣传、群众上访接待和现场办公等为民服务等活动。

  44、“三股势力”、“四种分子”是什么?

  答:三股势力是指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

  “四种分子”是指: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伊扎布特”反动组织的骨干分子,依禅教派的为首分子和“两劳”释放人员中的不思悔改分子。

  45、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

  46、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哪些主要政策?

  答:主要有增加资金投入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的政策;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的政策。

  4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抓好的五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⑵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⑷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⑸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48、民族区域自治是指什么?

  答: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9、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了多少个自治地方?其中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区州、自治县(旗)?

  答:我国已建立了155个自治地方,其中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0、55个少数民族中有多少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区地方,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55个少数民族中有45个建立了自治地方,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8%的少数民族行使了自治权。

  51、民族区域自治的特征是什么?

  答:⑴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⑵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⑶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得以体现和实现的。

  52、《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1、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2、促进男女平等;3、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53、《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有哪些权益?

  答:1、政治权利;2、文化教育权利;3、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4、财产权益;5、人身权利;6、婚姻家庭权益。

  54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是什么?

  答: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55、20字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6、“四德”是什么?

  答: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

  57、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什么?它涵盖了哪些关系?

  答: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58、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的“三位一体”是什么?

  答:“三位一体”指的是学校、家庭、社会。

  59、广大干部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哪五观?

  答: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60、四个维护的内容是什么?

  答: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人民利益。

  61、“四个认同”的内容是什么?

  答: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62、和田地区有多少个乡镇?多少个村?

  答:有86个乡镇,1406个村。

  63、和田地区总面积是多少?占全国总面积的多少?

  答:和田地区总面积为24.7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6%。

  6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何时成立的?

  答: 1955年10月1日成立的。

  65、和田地区有多少个民族?

  答:和田地区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柯尔克孜等22个民族。

  66、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内容有:(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2)民族区域自治;(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67、我国民族平等的权利包括哪些方面?

  答: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权利,均由国家立法和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实现:政治上有平等权、参政权、民族区域自治权;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有管理经济建设自主权,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经济文化权,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权,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权和宗教信仰自由权。

  68、和田地委、行署提出维护稳定的要求是什么?

  答:稳定是和田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稳定是“1”,其他都是“1”后边的“0”,有了这个“1”,“0”越多越好,丢掉这个“1”,再多的“0”还是零。

  69、为什么要实行 “两个制度”?

  答:“两个制度”是指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和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与宗教人士联系谈话制度,是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做好宗教工作的有效措施,是同爱国宗教人士深交朋友,实现党同爱国宗教人士在政治上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是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创举,是能否有效管理和田宗教事务的关键。

  70、怎样理解民族风俗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答: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和生产等诸方面。风俗习惯是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71、为何不能蒙面和穿着“吉力巴甫”服饰?

  答:境内外“三股势力”把“吉力巴甫”服饰作为一种标识,通过鼓动妇女穿着“吉力巴甫”服饰营造异常的宗教氛围,进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目前,社会面上妇女穿着“吉力巴甫”服饰、蒙面和男性年轻人留大胡须的异常现象预示着宗教极端思想正在渗透。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穿长袍、蒙面纱不是维吾尔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它起源于古代阿拉伯,是阿拉伯人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

  72、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答:新疆地处东西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袄教、佛教、摩尼教、景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已先后沿丝绸之路传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和萨满教一起在各地流传,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73、党章对党在民族工作方面上的任务是怎样规定的?

  答: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

  7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答:是各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各民族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5、怎样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答:所谓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信教与不信教的公民,在政治上是平等的,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76、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是什么?

  答:(1)破坏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侵犯公民信教和不信教自由权,干预行政、司法、婚姻、教育等社会事务,影响党和政府政令畅通,影响基层组织建设。

  (2)危害社会安定,民族团结。极易把群众引向宗教至上的歧途,往往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危害民族团结,影响经济发展。

  (3)危害祖国统一。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大肆宣传“圣战”,煽动宗教狂热和民族仇恨,建立反动组织,制造暴乱、骚乱、恐怖暴力事件,妄图分裂祖国统一。

  77、制定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条例》的目的是什么?其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答: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权利是依法享有接受民族团结教育的权利。

  78、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鼓吹“只有新疆独立,维吾尔民族才能成为主人”,对吗?

  答:不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真正成了国家和自身命运的主宰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鼓吹新疆“独立”,是煽动民族情绪,制造矛盾,挑起事端,图谋分裂祖国的一个政治阴谋,已成为新疆不断发生动乱的思想和社会根源,必须彻底铲除,狠狠打击。

  79、如何判定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

  答: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即以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为目的,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1)组织建立反动集团或团伙,指挥或积极参与民族分裂活动;(2)多次以语言、文字、图像为载休,鼓吹新疆独立的,或者煽动民族仇视、制造反汉排汉舆论的;(3)以财物资助或者提供活动场所的;(4)勾结国(境)外敌对势力、危害国家统一的。

  80、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两化”反动策略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西化、分化。

  81、《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维护祖国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的原则;保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82、“六进村”是什么?

  答:⑴国旗宣传进村;⑵大喇叭宣传进村;⑶报纸宣传进村;⑷标语牌宣传进村;⑸电影宣传进村;⑹文艺宣传进村。

  83、国家什么时候开始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答:从1992年起,国家设立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困难。

  8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是什么?

  答: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有农村户籍的居民,均可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85、什么是“两后生”?“两后生”培训在哪些学校开办?专业是如何设置的?

  答:“两后生”是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裕劳动力。和田“两后生”培训由签约的新疆十所大、中专、技工学校承办,专业设置结合新疆产业用工需求情况针对性的设置。

  86、享受低保待遇需要哪些必备条件?

  答:必备条件是: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条件,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持有本行政区常住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和田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78元/月),均可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条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1720元以下的,持有本地常住户口的农村困难居民,均可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87、享受民政医疗救助的条件是什么?

  答:辖区内持有常住户口的居民:(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城市“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人)及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困难优抚对象;(4)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88、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应享受的补助有哪些?

  答: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军人)每人每月可以享受350元生活补助。同时,按每服一年义务兵役(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每人每月享受10元老年生活补助。

  89、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是多少?

  答:最高支付限额:从2013年起,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农牧民人均年收入的8倍,且不低于6万元(重大疾病除外)。

  9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特殊奖励扶助制度是如何落实的?

  答:奖励补助对象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2)本人及配偶曾经生育且在1973年以后没有违反国家和自治区的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4)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16周岁。奖扶标准按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每人每年享受720元的奖励扶助金。

  91、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基本条件和标准是什么?

  答:基本条件:(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农村居民女方年满45周岁及以上,城镇居民女方年满49周岁及以上;(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扶助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92、“两免一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从2001年开始,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学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2006年西部地区开始全部免除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生1000元/生/学年、初中生1250元/生/学年。

  93、安居富民房的补助对象是哪些群体?

  答:对现有住房不抗震或面积、功能不达标,且具有农村户籍户口,自愿申请建房,并经县、乡、村三级公示审核,确需新建和改扩建的农户。

  94、“三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指的是哪三馆?

  答: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

  95、“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四知:知辖区住户的每个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其社会关系、知每个家庭经济状况、知每个家庭成员政治表现。知每个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四清:辖区就业情况清,重点人员情况清,流动人口现状清,贫困群体状况清;四掌握:掌握辖区基本情况及社情动态,掌握辖区宗教管理状况,掌握辖区内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掌握辖区各类积极分子发挥作用情况。

  96、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什么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

  答:爱国主义教育

  97、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我国各项民族政策的基础?

  答: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8、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切实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什么?

  答:1、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3、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4、边防和国家政权的巩固。

  99、中央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政治上看是为了什么?

  答: 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

  100、什么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答: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互相、联合的关系,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第二,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第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第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101、“学雷锋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答: 每年的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 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日。

  102、民族团结的“五个互相”指什么?

  答: 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103、“法制宣传日” 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答: 12月4日“法制宣传日”.

  104、“四有” 指的是什么?

  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05、“五爱” 指的是什么?

  答: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106、“四维护两反对”的内容是什么?

  答: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法律尊严;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107、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108、什么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9、我国国家的立法机关是什么机关?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10、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什么机关?审判机关是什么机关?

  答: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

  111、什么是依法治国?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112、依法治国所要实现的政治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13、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坚持什么原则?

  答: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原则。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16、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答: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7、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8、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答: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119、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请问主刑有哪些?附加刑有哪些?

  答:主刑有:管制、拘投、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20、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答: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凡是违反《刑法》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121、地区,市委、市政府召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动员大会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地区:2013年6月13日;市委、市政府:2013年6月15日。

  122、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活动,地委提出什么工作思路?

  答:摸清底数、心中有数、政策先导、教育引导,抓住重点、解决难点的工作思路。

  123、“三条线一个面”的治理措施指什么(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第一条线:党员干部的教育;第二条线:校长、教职工、家长、学生的教育;第三条线:宗教人士的教育;一个面:基本群众的教育。

  124、什么是 “一档二报三检查四追究”(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一档:即建立健全“四管”对象信息档案,对每个国家公职人员直系和旁系三代亲属建立档案;二报:个人报和单位报,对发现有蒙面、穿“吉力巴甫”服饰、非法宗教活动、民族分裂等影响社会稳定言行的,立即向单位和基层组织报告,并由单位反馈给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三查:发案及时查、半年查、全年总体查;四追究:根据不同情况和性质,隐瞒不报要追究、发生问题要追究、行政要追究、党纪国法要追究。

  125、“六史”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党的“三史”教育: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 。

  新疆“三史”教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126、“三抓四访五清楚”指什么(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三抓:校长抓班子成员的思想教育、班子成员抓教职工的思想教育、老师结对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四访: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学生未到校时必须随时访、寒暑假期间必须每周定期访、重点人员访;五清楚:学生家庭情况要清楚、学生思想动态要清楚、学生的交往要清楚、学生个人性格和爱好要清楚。

  127、宗教场所开展以什么为主题的政策法规进清真寺活动?

  答:学法规、促和谐、保稳定。

  128、“文明单位”十个好的标准是什么?

  答:⑴领导班子好;⑵党的建设好;⑶经济效益好;⑷民族团结好;⑸思想政治工作好;⑹教育、科技、文化工作好;⑺社会治安秩序好;⑻道德风尚好;⑼环境卫生好;⑽管理工作好。

  129、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的8条标准是什么?

  答:(1)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工作机制建立健全;(2)思想教育广泛深入,道德建设扎实有效;(3)创建工作蓬勃开展,各族群众普遍参与;(4)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活水平稳步提高;(5)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宜人;(6)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服务优质规范;(7)民族团结不断巩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8)科教文卫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30、什么是“五步法”(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群众的心声,做群众的贴心人;深入了解群众对政策法规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上报;统一协调解决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131、学教活动的时间步骤分几个阶段?具体时间内容是什么(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学教活动分5个阶段。第一段:启动准备阶段(6月中旬至6月30日);第二阶段:学习宣传阶段(7月1日至9月30日);第三阶段:对照检查阶段(10月1日至10月31日);第四阶段:整改转化阶段(11月1日至11月30日);第五阶段:总体评估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132、什么是“四评一验” (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即:群众评、干部评、单位评、市评,地区验。

  133、什么是“三个有利于” (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即: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

  134、什么是“四个没有” (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即:党员干部参加宗教活动杜绝没有,妇女蒙面和穿“吉力巴甫”服饰减少没有,好人好事增加没有,教育引导、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长效机制建立没有。

  135、什么是“五个明显”(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即:妇女蒙面和穿“吉力巴甫”服饰明显减少,男青年留大胡须明显减少,非法宣传品明显减少,地下教经点明显遏制,社会稳定形势明显好转。

  136、地委书记闫国灿同志7月15日在地区党政联席会上提到“三不”,指哪“三不”?

  答: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

  137、什么是宗教极端思想的基本特征(地委书记闫国灿同志7月15日在地区党政联席会上的讲话)?

  答:宗教极端思想的基本含义、宗教极端思想的核心内容、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渠道、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规律、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主要对象、宗教极端思想的表现形式。

  138、地委书记闫国灿同志7月15日在地区党政联席会上提出针对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这个最大危害,我们必须做到什么?

  答:统一思想、打防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139、在打防结合上,提出“怎么打”和“怎么防”指什么(地委书记闫国灿同志7月15日在地区党政联席会的讲话)?

  答:怎么打:重点打爆恐,重点打犯罪,重点大为首分子,重点打渠道源头,重点打极端观点。怎么防:一是重点防向党员干部渗透;二是重点防向妇女、学生、青年渗透;三是重点防利用非法宗教界渗透;四是重点防利用非法宗教场所渗透。

  140、学教办对各单位发放了什么内容的宣传材料?

  答《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问答》、《党的惠民利民政策知识问答》、《地下教经带来的悲剧》专题片;新疆人·中国梦、吉力巴甫服不是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和谐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福祉、绝不容忍暴力恐怖分子捣乱社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暴力恐怖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打击造谣;不轻信、明是非的维汉宣传单。

  141、和市学教办[2013]4号领导小组文件中,提到“三观三热爱”,指什么?

  答: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热爱: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142、新疆精神和和田优良传统是什么?

  答: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143、“六进”指什么(和市学教办[2013]4号领导小组文件)?

  答: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

  144、地委书记闫国灿同志在4月25日地区干部大会上提出“八个为何”,指哪“八个为何”?

  答:即:为何爆恐分子屡打不绝?为何宗教氛围逐步升温?为何宗教极端势力如此猖獗?为何宗教氛围如此浓厚?为何一些基层干部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为何一些宗教人士具有两面性?为何一些家长让自己的孩子辍学,去学习经文?为何我们的党员干部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见而不管?

  145、“四管”指什么(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管好单位、管好自己、管好家庭、管好亲属。

  146、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4)各民族都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147、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识别政策;(3)少数民族社会改革政策;(4)民族区域自治政策;(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6)保障大杂居、小散居少数民族全力的政策;(7)民族语言文字政策;(8)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9)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政策;(10)少数民族的人口政策;(11)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政策。

  148、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宗教活动场所;(2)宗教教职人员;(3)宗教组织及协会组织;(4)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机构;(5)宗教接班人—伊斯兰教的塔里甫的培养;(6)宗教出版物、影(音)像制品、宗教书刊;(7)社会上的宗教活动和宗教节日;(8)外国人在新疆境内的宗教活动;(9)宗教事务部门执法人员履行法律职责的行为。

  149、“伊扎布特”的反动本质是什么?

  答:“伊扎布特”是一个国际宗教极端组织,也是一个国际恐怖组织。它宣扬极端宗教思想,不断制造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在世界各国都被普遍禁止,甚至被严厉打击。“伊扎布特”传入我国后,实施了一系列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伊扎布特”的政治主张是:建立“哈里发”(指伊斯兰政权最高统治者,意为“继承人”、“代理人”)制度下的国家和地区。

  150、什么叫民族干部?

  答:民族干部在中国通常是指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包括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采取办民族院校、干部学校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

  151、为何要处理好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问题?

  答: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民族问题实际上是阶级问题,有阶级压迫就有民族压迫。因而,在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之间就会出现宗教压迫和民族歧视的现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消灭了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制度,为各种不同信仰的民族之间创造了和睦相处的社会条件。但是,我国毕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问题上,各个民族和各种宗教有着相互不同的情况,如果宗教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以至影响我国的四化建设。因此,一定要善于具体地分析各个民族和各种宗教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并且根据国家的政策正确地加以处理,把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做得更好。

  152、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3、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5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55、什么是党的纪律?

  答: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156、党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

  答: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157、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哪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答:2020年。

  158、宗教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巩固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稳定、增进团结,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安全统一,维护社会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159、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相互学习、共同致富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60、在基本上全民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中,基层党员是否可以参加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传统的婚丧礼及节日活动?

  答: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中的农牧区共产党员,在执行共产党员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时,应当按照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以利于联系群众。这些民族中的许多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虽然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宗教传统,但是实际上已经成为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生活在基层的共产党员,既要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又要在生活中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加分析地把民族风俗习惯同宗教活动混为一谈,是不妥当的,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

  16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162、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什么?

  答:立场是无产阶级立场;观点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

  16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五观”?

  答: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1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65、、宣传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做好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

  166、宣传工作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

  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167、新疆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168、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内涵是什么?

  答: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这12个字。这12个字的核心是爱国。

  169、维吾尔族在历史上信仰的宗教有哪几种?

  答:有萨满教、袄教、摩尼教、景教、佛教、伊斯兰教。

  170、党和国家根据国情制定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⑴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⑷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⑸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⑺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⑻同少数民族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⑽民族识别政策;⑾少数民族婚姻与人口政策。

  171、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做到“五个互相”是什么?必须遵循的言论、行动准则(即“四个人人”)是什么?

  答:“五个互相”: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谅解。“四个人人”: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172、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内容有哪些?

  答:1、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2、自觉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3、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4、自觉划清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173、“六个为什么”的内容有哪些?

  答:1、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2、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3、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4、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5、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6、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174、“七个怎么看”是指什么?

  答:1、怎么看发展不平衡;2、怎么看就业难;3、怎么看看病难;4、怎么看教育公平;5、怎么看房价过高;6、怎么看分配不公;7、怎么看腐败现象。

  175、“两个务必”是指什么?

  答: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76、“五种精神”是指什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17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7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79、我国《刑法》关于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处罚规定是什么?

  答:我国《刑法》第249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250条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80、在基本上全民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中,基层党员是否可以参加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传统的婚丧礼及节日活动?

  答: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中的农牧区共产党员,在执行共产党员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时,应当按照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以利于联系群众。这些民族中的许多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虽然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宗教传统,但是实际上已经成为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生活在基层的共产党员,既要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又要在生活中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加分析地把民族风俗习惯同宗教活动混为一谈,是不妥当的,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权所有:木里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制作维护:木里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蜀ICP备0600042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51342202000103 网站标识码 5134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