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知识讲座


来源:县政府办 时间:2017-04-28 16:49

点击率:打印】【关闭】 【内容纠错

  民族团结知识讲座

  (一)、我国的民族国情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组成)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组成,有1个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有五个民族自治区。

  3、(分布)我国56个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二)、我国的民族关系

  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相互关系: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 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 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 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写入宪法、建国初期的民族问题的宣讲团,西藏的民主改革,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等。

  (三)、我国的民族政策

  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实行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事业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也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地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3)、优越性;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适合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的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4)、关键: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核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3、民族语言文字

  在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同汉族使用统一的汉语,有53个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

  4、民族风俗习惯

  (1)、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意义

  4.新疆的概述

  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在新疆人眼中,南疆与北疆是截然不同的:北疆意味着高山和草原,意味着喀纳斯和那拉提草原;南疆则意味着沙漠和戈壁;北疆意味着草原文化,南疆则意味着农业文明;北疆意味着哈萨克和卫拉特蒙古,南疆意味着维吾尔和塔吉克;北疆意味着骏马和歌声,南疆意味着木卡姆和舞蹈。今天新疆从西汉时就属于中国版图。

  新疆原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满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13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现在还有其余东乡族、壮族、撒拉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等47个民族。

  人口

  2007年,新疆人口稳步增长常住人口达2095.19万,人口出生率为16.79‰。各民族中,维吾尔族有897.67万人,占总人口的45.73%;汉族有780.25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39.75%;哈萨克族有138.16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7.04%。2009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158.63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5.99‰和10.56‰,人口出生性别比正常

  5.维吾尔族概述

  民族节庆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

  民族习俗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毛巾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面、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羊杂碎、烤南瓜、葡萄干、哈密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6.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政府方面: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④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

  公民(青少年)方面:①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②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③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④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7.维护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会

  一、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

  古往今来,各种文明相互激荡,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不息;各种文明交相辉映,使世界绚丽多彩。不同的文明各具特色、各成体系、各有地域,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追求相近的理想目标——向往实现社会的平等、安宁、和谐、和平。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民族团结的内涵是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一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这就需要在座的各位同学坚决拥护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权所有:木里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制作维护:木里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蜀ICP备0600042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51342202000103 网站标识码 5134220001